健康e臺灣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訂閱我們
嚴選推薦
  • 主頁
  • 健康快訊
  • 疼痛管理
  • 好醫推薦
  • 院所介紹
  • 預防醫學
  • 健康生活
  • 主頁
  • 健康快訊
  • 疼痛管理
  • 好醫推薦
  • 院所介紹
  • 預防醫學
  • 健康生活
健康e臺灣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主頁
  • 健康快訊
  • 疼痛管理
  • 好醫推薦
  • 院所介紹
  • 預防醫學
  • 健康生活
首頁 預防醫學

預防中暑?10項祕訣教你快速掌握

2024 年 6 月 13 日
發布在 預防醫學
分享至FB分享至LINE分享至X分享至Whatsapp

秘訣一、保持充足的水分

定時喝水,不要等口渴

當感到口渴時,身體已經處於輕度脫水狀態。因此,應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每天至少喝8杯水(約2公升)。在高溫或大量出汗時,更應增加飲水量。

 

選擇合適的飲料

除了白開水,運動飲料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它們能補充體內流失的電解質。避免飲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品,這些飲料會加速脫水。

 

注意飲水的溫度

飲用過冷的飲料會使胃腸血管收縮,反而不利於散熱。建議選擇常溫或略涼的飲品。

 

祕訣二、適當穿著與防曬

穿著輕薄透氣的衣物

選擇淺色、寬鬆、吸汗透氣的衣物,能有效幫助體內散熱,避免過度出汗引起的不適。

 

使用防曬產品

外出時應塗抹防曬霜,並佩戴寬邊帽、太陽眼鏡等防曬用品,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皮膚,減少中暑和皮膚曬傷的風險。

 

祕訣三、避免高溫時段外出

 

避開正午高溫

中午11點到下午3點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應儘量避免在這段時間進行戶外活動。如果必須外出,應盡量選擇陰涼處,並隨身攜帶足夠的水。

 

安排室內活動

在高溫天氣下,安排更多的室內活動,如看電影、逛商場等,不僅能避暑,還能享受空調帶來的涼爽。

 

秘訣四、適當調節飲食

清淡飲食

高溫天氣下,應避免食用過於油膩和高熱量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增加體內熱量。不妨多吃水果、蔬菜和清涼的食物,如黃瓜、西瓜等。

 

秘訣五、創造涼爽環境

使用空調或風扇

保持室內通風和適當的涼爽溫度,有助於身體散熱。空調溫度應調節在26至28度之間,不宜過低,以免引起感冒或其他不適。

 

創造自然風

晚上和清晨氣溫較低時,可以打開窗戶讓自然風進入,這樣可以降低室內溫度,保持空氣流通。

 

秘訣六、適量運動

選擇合適的運動時間

應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劇烈運動,最佳的運動時間是清晨或傍晚。運動時要注意補充水分,防止中暑。

 

調整運動強度與地點

高溫天氣下,應適當減少運動強度和時間,選擇游泳、瑜伽等較為輕鬆的運動方式,以免給身體造成過大負擔。

 

秘訣七、中暑分類處置表

類型

主要症狀 處理方法

熱暈厥

暫時性昏厥

皮膚潮濕而冰冷

頭暈、無力

1. 移至陰涼處休息

2. 補充水分

熱痙攣

肌肉痙攣(尤其是腿部和腹部)

劇烈疼痛

持續時間短暫

1. 停止活動並休息

2. 補充含鹽飲料

3. 輕柔按摩和伸展肌肉

熱衰竭

大量出汗

皮膚濕冷(體溫不超過40°C)

頭痛、頭暈

噁心、嘔吐

心跳加速、血壓降低

1. 移至陰涼處並躺下

2. 鬆開衣物,使用濕毛巾擦拭身體或冰敷腋下、鼠蹊部

3. 意識正常下可自行補充水分,少量多次飲用含電解質飲料

熱休克

體溫超過40°C

皮膚乾燥無汗

意識模糊或昏迷

呼吸急促

心跳不規則

1. 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2. 迅速降溫(冰袋、濕毛巾),冰敷腋下、鼠蹊部

3. 保持患者平靜並持續觀察

 

秘訣八、認識中暑症狀及急救方法

中暑症狀早期識別

中暑的早期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口渴、乏力、出汗過多等。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停止活動,轉移到陰涼處,並補充水分。

 

緊急處理措施

如果出現中暑徵兆,應迅速降溫,可用濕毛巾擦拭身體或冰敷腋下、鼠蹊部,或使用電扇、空調降溫。如果情況嚴重,如意識模糊、體溫持續升高,應立即尋求醫療救助。

 

秘訣九、特別人群的注意事項

老人和小孩的特別保護

老年人和兒童的體溫調節功能較弱,更易中暑。應特別注意這些群體的防暑措施,如定時飲水、避免高溫時段外出等。

 

慢性病患者的防護

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更應注意防暑,遵守醫囑調整日常作息和飲食,並隨身攜帶必要的藥品。

 

秘訣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保持充足的睡眠

高溫天氣容易讓人疲倦,保持規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有助於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減少中暑的風險。

 

避免過度疲勞

適當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不要過度勞累,特別是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時,更應注重休息和補充水分。

 

結語

中暑雖然看似平常,但若不加以重視,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害。希望通過這些預防中暑的祕訣,大家能夠在炎熱的夏季保持健康,快樂度過每一天。記住,預防勝於治療,早做準備,才能有效避免中暑帶來的不適和危險。

 

本文作者:李冠毅醫師(復健科+中醫 )

FB, IG, YouTube與抖音搜尋「靦腆醫廚Dr.cook」

FB:https://m.facebook.com/humbledrcook/
IG:https://www.instagram.com/humbledrcook/
YT:https://youtube.com/@DrCook-rw3co?si=ScQDCXABa5WR-8cr
部落格:https://fssh510056.pixnet.net/blog

 

追蹤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社群:

FB:https://www.facebook.com/GCM.org.tw?locale=zh_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gcm16889527/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文章來源: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推薦閱讀

中醫男/女性保健:秋冬季身心健康的6大實用建議

中藥奶茶有哪些常見成分?揭開「液態藥膳」的秘密 Common Ingredients in Herbal Milk Tea: Unveiling the “Liquid Herbal Elixir”

葡聚多醣(β-葡聚多醣體)與褐藻醣膠的3個健康差異,幫你選出最佳保健品

秘訣一、保持充足的水分

定時喝水,不要等口渴

當感到口渴時,身體已經處於輕度脫水狀態。因此,應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每天至少喝8杯水(約2公升)。在高溫或大量出汗時,更應增加飲水量。

 

選擇合適的飲料

除了白開水,運動飲料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它們能補充體內流失的電解質。避免飲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品,這些飲料會加速脫水。

 

注意飲水的溫度

飲用過冷的飲料會使胃腸血管收縮,反而不利於散熱。建議選擇常溫或略涼的飲品。

 

祕訣二、適當穿著與防曬

穿著輕薄透氣的衣物

選擇淺色、寬鬆、吸汗透氣的衣物,能有效幫助體內散熱,避免過度出汗引起的不適。

 

使用防曬產品

外出時應塗抹防曬霜,並佩戴寬邊帽、太陽眼鏡等防曬用品,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皮膚,減少中暑和皮膚曬傷的風險。

 

祕訣三、避免高溫時段外出

 

避開正午高溫

中午11點到下午3點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應儘量避免在這段時間進行戶外活動。如果必須外出,應盡量選擇陰涼處,並隨身攜帶足夠的水。

 

安排室內活動

在高溫天氣下,安排更多的室內活動,如看電影、逛商場等,不僅能避暑,還能享受空調帶來的涼爽。

 

秘訣四、適當調節飲食

清淡飲食

高溫天氣下,應避免食用過於油膩和高熱量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增加體內熱量。不妨多吃水果、蔬菜和清涼的食物,如黃瓜、西瓜等。

 

秘訣五、創造涼爽環境

使用空調或風扇

保持室內通風和適當的涼爽溫度,有助於身體散熱。空調溫度應調節在26至28度之間,不宜過低,以免引起感冒或其他不適。

 

創造自然風

晚上和清晨氣溫較低時,可以打開窗戶讓自然風進入,這樣可以降低室內溫度,保持空氣流通。

 

秘訣六、適量運動

選擇合適的運動時間

應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劇烈運動,最佳的運動時間是清晨或傍晚。運動時要注意補充水分,防止中暑。

 

調整運動強度與地點

高溫天氣下,應適當減少運動強度和時間,選擇游泳、瑜伽等較為輕鬆的運動方式,以免給身體造成過大負擔。

 

秘訣七、中暑分類處置表

類型

主要症狀 處理方法

熱暈厥

暫時性昏厥

皮膚潮濕而冰冷

頭暈、無力

1. 移至陰涼處休息

2. 補充水分

熱痙攣

肌肉痙攣(尤其是腿部和腹部)

劇烈疼痛

持續時間短暫

1. 停止活動並休息

2. 補充含鹽飲料

3. 輕柔按摩和伸展肌肉

熱衰竭

大量出汗

皮膚濕冷(體溫不超過40°C)

頭痛、頭暈

噁心、嘔吐

心跳加速、血壓降低

1. 移至陰涼處並躺下

2. 鬆開衣物,使用濕毛巾擦拭身體或冰敷腋下、鼠蹊部

3. 意識正常下可自行補充水分,少量多次飲用含電解質飲料

熱休克

體溫超過40°C

皮膚乾燥無汗

意識模糊或昏迷

呼吸急促

心跳不規則

1. 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2. 迅速降溫(冰袋、濕毛巾),冰敷腋下、鼠蹊部

3. 保持患者平靜並持續觀察

 

秘訣八、認識中暑症狀及急救方法

中暑症狀早期識別

中暑的早期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口渴、乏力、出汗過多等。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停止活動,轉移到陰涼處,並補充水分。

 

緊急處理措施

如果出現中暑徵兆,應迅速降溫,可用濕毛巾擦拭身體或冰敷腋下、鼠蹊部,或使用電扇、空調降溫。如果情況嚴重,如意識模糊、體溫持續升高,應立即尋求醫療救助。

 

秘訣九、特別人群的注意事項

老人和小孩的特別保護

老年人和兒童的體溫調節功能較弱,更易中暑。應特別注意這些群體的防暑措施,如定時飲水、避免高溫時段外出等。

 

慢性病患者的防護

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更應注意防暑,遵守醫囑調整日常作息和飲食,並隨身攜帶必要的藥品。

 

秘訣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保持充足的睡眠

高溫天氣容易讓人疲倦,保持規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有助於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減少中暑的風險。

 

避免過度疲勞

適當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不要過度勞累,特別是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時,更應注重休息和補充水分。

 

結語

中暑雖然看似平常,但若不加以重視,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害。希望通過這些預防中暑的祕訣,大家能夠在炎熱的夏季保持健康,快樂度過每一天。記住,預防勝於治療,早做準備,才能有效避免中暑帶來的不適和危險。

 

本文作者:李冠毅醫師(復健科+中醫 )

FB, IG, YouTube與抖音搜尋「靦腆醫廚Dr.cook」

FB:https://m.facebook.com/humbledrcook/
IG:https://www.instagram.com/humbledrcook/
YT:https://youtube.com/@DrCook-rw3co?si=ScQDCXABa5WR-8cr
部落格:https://fssh510056.pixnet.net/blog

 

追蹤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社群:

FB:https://www.facebook.com/GCM.org.tw?locale=zh_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gcm16889527/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文章來源: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Advertisement Banner
前一篇文章

遺愛人間新聲新生 東元綜合醫院響應「器官捐贈聲紋卡」讓愛傳遞

下一篇文章

影音/彰市社會學園藝文研習成果展 今年起開始招收男性學員

相關的文章

中醫男/女性保健:秋冬季身心健康的6大實用建議
預防醫學

中醫男/女性保健:秋冬季身心健康的6大實用建議

2024 年 11 月 13 日
中藥奶茶有哪些常見成分?揭開「液態藥膳」的秘密 Common Ingredients in Herbal Milk Tea: Unveiling the “Liquid Herbal Elixir”
預防醫學

中藥奶茶有哪些常見成分?揭開「液態藥膳」的秘密 Common Ingredients in Herbal Milk Tea: Unveiling the “Liquid Herbal Elixir”

2024 年 11 月 8 日
葡聚多醣(β-葡聚多醣體)與褐藻醣膠的3個健康差異,幫你選出最佳保健品
預防醫學

葡聚多醣(β-葡聚多醣體)與褐藻醣膠的3個健康差異,幫你選出最佳保健品

2024 年 11 月 7 日
人工智能在醫療中的應用:5個未來可能改變健康的趨勢
預防醫學

人工智能在醫療中的應用:5個未來可能改變健康的趨勢

2024 年 11 月 5 日
【養生食材:秋冬必備的中藥材與食物】
預防醫學

【養生食材:秋冬必備的中藥材與食物】

2024 年 11 月 3 日
【秋冬進補的智慧:中醫如何為你調理身體】
預防醫學

【秋冬進補的智慧:中醫如何為你調理身體】

2024 年 11 月 1 日

最新訊息

嘉義市率先全國推動久任補助與晉階機制 穩定專業人力提升身障服務品質

嘉義市率先全國推動久任補助與晉階機制 穩定專業人力提升身障服務品質

2025 年 5 月 4 日
鼻噴劑愈噴愈鼻塞 用錯款恐造成下鼻甲肥厚

鼻噴劑愈噴愈鼻塞 用錯款恐造成下鼻甲肥厚

2025 年 5 月 2 日
台中北屯「好晴天身心診所」 注入身心照護新力量

台中北屯「好晴天身心診所」 注入身心照護新力量

2025 年 5 月 2 日
秀傳的癌友春日遊 幫助癌友來一趟身心靈的復原之路

秀傳的癌友春日遊 幫助癌友來一趟身心靈的復原之路

2025 年 5 月 2 日
嘉市114年整合性健康篩檢開跑 新增三項目再擴大篩檢年齡

嘉市114年整合性健康篩檢開跑 新增三項目再擴大篩檢年齡

2025 年 5 月 2 日

你可能也想看

9歲女童罹孔洞腦症 羅東博愛精準開顱治罕病

9歲女童罹孔洞腦症 羅東博愛精準開顱治罕病

5 個月 前
專題/正確使用止痛藥與替代療法

專題/正確使用止痛藥與替代療法

11 個月 前
【建材展必看】飛利浦智慧建材強勢登場,引領居家安全與便利新潮流

【建材展必看】飛利浦智慧建材強勢登場,引領居家安全與便利新潮流

3 週 前
嘉義市率先全國推動久任補助與晉階機制 穩定專業人力提升身障服務品質

嘉義市率先全國推動久任補助與晉階機制 穩定專業人力提升身障服務品質

6 天 前
鼻噴劑愈噴愈鼻塞 用錯款恐造成下鼻甲肥厚

鼻噴劑愈噴愈鼻塞 用錯款恐造成下鼻甲肥厚

1 週 前
健康e臺灣

健康e臺灣,提供即時醫療新聞、健康知識、預防保健與專家觀點,打造全民信賴的健康資訊平台。

關注我們

關於我們

關於本站
隱私權政策
使用者條款
聯絡我們

© 健康e臺灣 All Rights Reserved.◎網站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主頁
  • 健康快訊
  • 疼痛管理
  • 好醫推薦
  • 院所介紹
  • 預防醫學
  • 健康生活

© 健康e臺灣 All Rights Reserved.◎網站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網站使用cookies。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請造訪我們的使用者條款和隱私權政策。